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以是病毒和细菌直接感染所致,多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引起,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者少见[3]。本病多数发生于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因导致机体气管-支气管防御功能受损时,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臭氧等)的吸入,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1]。
多种过敏原均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变态反应,常见者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移行及细菌蛋白质也可引起机体的过敏[1]。
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纤毛细胞损伤、脱落;黏液腺体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
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咽痛,继之出现干咳或伴少量黏痰,痰量逐渐增多、咳嗽症状加剧,偶可痰中带血[4]。不能根据痰的性状判断病毒或细菌引起。咳嗽和咳痰可延续2~3周才消失,通常<30 d[5];但有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咳嗽持续时间>30 d。如果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胸闷、气喘。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轻到中度发热,多在3~5 d后降至正常。
两肺呼吸音多粗糙,伴或不伴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常常不固定,部分患者亦无明显体征。
多数病例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部分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少数病例无异常表现。不建议对疑似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胸部常规影像学检查[6]。当出现咯血、呼吸困难、肺部实变体征等症状或体征时需进行胸部影像检查。
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见的鉴别诊断见表1,通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进行鉴别。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疾病 | 临床表现 | 检查 |
---|---|---|
肺炎 | 肺炎患者的发热温度通常高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且病情可更为严重,肺部检查时可闻及啰音 |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炎浸润影 |
变应性鼻炎 | 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有鼻后滴漏,可引起咳嗽。鼻腔检查时,患者有明显的急性鼻炎表现且伴有咽后壁引流 | -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鼻咽部症状明显;一般无显著的咳嗽、咳痰;肺部无异常体征 | - |
流行性感冒 | 常有流行病史;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可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但呼吸道症状较轻 | 根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可确定诊断 |
支气管哮喘 | 常有过敏、鼻炎、湿疹个人史或家族史;症状呈发作性,并有一定的诱因可循,有明显的喘息,通常对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反应 | 部分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可升高;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过度通气;肺功能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
肺癌 | 症状多持续30 d以上;可出现咯血和/或全身症状,例如体重减轻或食欲不振 | 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占位性病变;支气管镜检查可发现支气管管腔内病变 |
百日咳 | 百日咳患者中,儿童可出现特征性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而在青少年或成人感染患者中则很少出现 | 百日咳杆菌的培养、聚合酶链反应或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可呈阳性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可出现咳嗽,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部检查啰音、外周性水肿、颈静脉压升高及心脏疾病病史 | 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血管充血,心影扩大 |
注:-无
对于出现以下表现的患者建议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1.经过抗感染、镇咳、化痰和解痉抗过敏等治疗症状没有改善而且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2.初始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然而咳嗽持续超过8周、需进一步明确病因和需要鉴别诊断的患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与病毒感染最为相关,治疗策略在于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对于许多轻微咳嗽患者,日常活动及睡眠不受影响时,可选择观察。患者如果出现发热,解热药可有助于缓解不适。嘱患者适当体息、注意保温、多饮水,避免吸入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于有显著喘鸣、活动后或夜间咳嗽明显患者可予对症治疗。但相关对症治疗并不能缩短病程。相关镇咳、祛痰、解痉抗过敏药物选择应参考患者咳嗽咳痰特点、肝肾功能、年龄、职业、伴随用药及药物本身不良反应等因素。根据患者病情及伴随生理情况酌情减量。常用治疗药物及剂量推荐见表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常用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常用药物
药物类型 | 药物 | 推荐剂量 |
---|---|---|
镇咳药物 | •右美沙芬片 | 每次30 mg口服每6~ 8小时1次 |
•喷托维林 | 每次25 mg口服,3~4次/d | |
•苯丙哌林 | 每次20~40mg口服,3~ 4次/d | |
祛痰药物 | •溴己新片 | 每次8~16 mg口服,2~ 3次/d |
•氨溴索片 | 每次30 mg口服,3次/d | |
•氨溴索溶液 | 每次10 ml口服,3次/d | |
•标准桃金娘油 | 每次300 mg口服,3次/d; | |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 每次300 mg口服,3次/d | |
•N⁃乙酰半胱氨酸片 | 每次600 mg口服,2次/d | |
•羧甲司坦片 | 每次250~500 mg口服,3次/d | |
•厄多司坦 | 每次300 mg口服,2次/d | |
解痉抗过敏 | •沙丁胺醇气雾剂 | 每次100~200 μg(1~2喷),每4~6小时1次,24 h内不超过8~12喷; |
•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 | 每次2.5 mg雾化吸入,需要时每4~6小时1次 | |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 每次4~8 mg口服,2~3次/d | |
复方制剂 | •氯化铵甘草合剂口服液 | 每次5~10 ml口服,3次/d |
•愈美片(每片含氢溴酸右美沙芬15 mg、愈创木酚甘油醚100 mg) | 每次2片口服,3次/d | |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每粒含盐酸甲氧那明12.5 mg,那可丁7 mg,氨茶碱25 mg,马来酸氯苯那敏2 mg) | 每次1粒口服,3次/d | |
•美敏伪麻溶液(每毫升含氢溴酸右美沙芬1 mg,盐酸伪麻黄碱3 mg,马来酸氯苯那敏0.2 mg) | 每次10ml口服,3~4次/d |
对于频繁或剧烈咳嗽造成的不适,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或苯丙哌林等镇咳剂[7,8]。但对于痰多者不宜用可待因等强力镇咳药,以免影响痰液排出。对于白天需要精神警觉(如驾驶员)的患者,慎用可待因或其他含阿片镇咳剂。可待因和右美沙芬不宜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出现药物依赖。兼顾镇咳与祛痰的复方制剂目前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复方氧化铵、溴己新、N-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和标准桃金油等均具化痰作用。
(一)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症状在几周内消退,极少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对于高龄、免疫抑制宿主、孕妇需注意病情变化。对于有持续咳嗽(超过8周)的患者,可能有必要实施进一步评估,以排除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例如哮喘(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支气管结核、胃食管反流病等,而不应该反复使用抗菌药物。
(二)指导吸烟患者戒烟,避免受凉、劳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改善生活卫生环境,避免过度吸入环境中的过敏原和污染物;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呼吸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组长:王辰 迟春花
副组长:陈荣昌
秘书长:杨汀
呼吸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彬(中日友好医院);陈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荣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如冲(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亚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迟春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董亮(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冯燕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晶卿(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黄克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黄怡(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赖克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燕明(北京医院);林江涛(中日友好医院);刘凯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罗金梅(北京协和医院);彭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邱忠民(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瞿介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永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汤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辰(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王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毅(北京协和医院);谢万木(中日友好医院);杨汀(中日友好医院);杨媛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张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周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全科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段英伟(北京市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智莉(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史玲(上海市普陀区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魏新萍(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浩(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楠(北京市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跃红(北京市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姚弥(北京市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指南执笔专家:刘凯雄 审校专家:瞿介明
志谢(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人生(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卫生院);胡芳(杭州市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岳青(苏州市立医院);刘向红(北京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牛永华(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医院);史守彤(山西省阳泉市宏苑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史晓宇(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杜家村镇中心卫生院);苏巧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谭伟(湖北红山青林社区中心);王东(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中心卫生院);魏学娟(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习森(北京怀柔区怀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易春涛(上海市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