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前/术后适形/调强放疗靶区勾画共识与图谱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8,27(3) : 227-234. DOI: 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8.03.001

直肠癌通常定义为发生在距肛门缘12~15 cm肠道内的原发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Ⅱ、Ⅲ期直肠癌目前标准的治疗是术前同步放化疗和TME手术;如果术前未经放化疗,手术后的病理分期为Ⅱ、Ⅲ期,需要推荐进行术后同步放化疗。当前,术前短疗程放疗和长疗程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的组合,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不能推荐为标准的治疗手段。随着3DCRT、IMRT在实体瘤的广泛应用,3DCRT、IMRT与2DRT技术相比可降低放疗急性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对放疗耐受性,在直肠癌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12]

材料与方法

1."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放疗专委会"于2016年12月成立,来自全国40名放疗专家及学者被选为委员。目前国内各单位尚无统一的直肠癌放疗的3DCRT、IMRT靶区勾画共识,为了增加靶区勾画一致性和规范性,从2016年12月起,"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放疗专委会"邀请"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里的结直肠外科、影像诊断科、肿瘤内科共3名委员与放疗委员们共同参与讨论,制定了靶区勾画共识与图谱,为直肠癌术前/术后3DCRT、IMRT的靶区勾画提供参考。

2."直肠癌术前/术后适形/调强放疗靶区勾画共识与图谱",以下简称"勾画共识与图谱",其制定步骤详见表1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直肠癌靶区"勾画共识和图谱"制定步骤

表1

直肠癌靶区"勾画共识和图谱"制定步骤

项目 内容
步骤1 材料准备:直肠癌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国内肿瘤中心数据和经验
步骤2 全体委员问卷、讨论:确定"共识与图谱"需要涉及的范畴和推荐方法
步骤3 起草"共识与图谱"
步骤4 集中讨论、投票:针对每一条推荐进行在线投票,并总结
步骤5 发布"直肠癌术前/术后适形/调强放疗靶区勾画共识与图谱"

3.为了便于参考和使用,依据证据的强弱和专家意见一致的程度,为"勾画共识与图谱"的推荐分别标注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详见表2

点击查看表格
表2

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

表2

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

等级 证据水平及专家意见 推荐强度
1级 基于高水平证据,专家组有统一的共识 强烈推荐
2A级 基于低水平证据及临床经验,专家组有统一的共识 推荐
2B级 基于低水平证据及临床经验,专家组无重大分歧 建议执行
3级 基于任何水平证据,但专家组存在较大分歧 参考执行
结果
1.直肠癌放疗适应证

(1)临床诊断Ⅱ、Ⅲ期直肠癌,拟行术前放(化)疗;(2)病理诊断Ⅱ、Ⅲ期直肠癌,拟行术后放(化)疗(术前未接受放化疗者);(3)有远处转移(M1)直肠癌,但是有盆腔放疗适应证;(4)本共识不包括原发于肛管的腺癌或鳞癌;(5)本共识不包括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的直肠癌。

2.直肠癌放疗的定位:

(1)定位前尽量排空直肠;(2)定位前1 h排空膀胱,饮入1000 ml饮用水并憋尿,以充盈膀胱(可选择口服造影剂溶于饮用水中,显影小肠;也可单纯用水显示肠道);(3)定位时建议患者俯卧于有孔腹盆定位架,使小肠远离靶区;(4)对于年老体弱或者不能维持俯卧位者,或者无有孔腹盆定位装置的,可以采用仰卧位;(5)建议体膜固定;(6)对于直肠癌术前放疗或行Dixon术后放疗者,建议肛门缘放置铅点以标记;对于直肠癌行Mile’s术后放疗者,用细铅丝标记会阴部瘢痕;(7) CT模拟定位扫描的范围:上界自膈顶水平,下界至股骨上中1/3段;层厚5 mm扫描,建议患者在不过敏的前提下行静脉造影,以清楚显示肿瘤和血管;(8)对直肠下段癌、或MRF+者、或T4b者同时行MRI定位(有条件的放疗中心),将定位MRI与定位CT图像融合,参照MRI表现在CT图像上勾画靶区,进行剂量计算;(9)定位MRI序列应该包含小野高分辨率T2WI成像等[(1)—(7)1级证据,(8)—(9)2A级证据]。

3.直肠癌术前放疗的靶区定义

(1)靶区定义

①GTV:包含直肠MRI/盆腔CT显示的直肠肿瘤、肠壁EMVI (壁外受侵血管)。GTVnd:包含直肠MRI/盆腔CT显示的直肠系膜区、骶前区、髂总、髂内、闭孔以及髂外转移淋巴结和癌结节。

②CTVp:特指原发灶的临床靶区,包括原发灶头脚方向外扩2 cm的范围(2A级证据)。CTVp的特殊形式:对T4b侵犯前列腺/精囊腺者,CTVp亦要包括受侵前列腺/精囊腺外扩1~2 cm。对T4b侵犯子宫/阴道/膀胱者,CTVp要包括受侵子宫/阴道/膀胱并外扩1~2 cm,同时要考虑上述器官动度和形变,给予适当外扩形成ITV (2A级证据)。对T4b合并直肠膀胱瘘/直肠阴道瘘者、以及穿透肛门外括约肌侵犯到坐骨直肠窝者,CTVp要包括整个膀胱/阴道/同侧坐骨直肠窝(2B级证据)。

③CTV及CTV的亚分区:特指高危淋巴结引流区及高危复发区,考虑放疗期间膀胱充盈程度的差异,建议CTV在膀胱方向外放1.0~1.5 cm。

亚分区如下a.骶前区:骶骨前方区域,包括腹部骶前区-PS S (青色)和盆腔骶前区-PS (淡蓝色)(2B级证据);b.直肠系膜区:由全部直肠系膜区以及直肠系膜筋膜组成-M (深绿);c.髂内淋巴引流区-LLN P (黄色);d.闭孔淋巴引流区-LLN A (紫色);e.髂外淋巴引流区-EI (灰白色);f.腹股沟淋巴引流区-IN (黄褐色);g.坐骨直肠窝-IRF (天蓝色);h.肛门括约肌复合体-SC (桔色)(b-h:1级证据)。

④PTV:CTVp和CTV左右、腹背方向外扩0.7~1.0 cm,头脚方向外扩1 cm,不包括皮肤,建议三维外扩(1级证据)。

(2)根据直肠癌T/N分期和位置的CTV勾画建议,详见表3。肛门周围皮肤或下1/3阴道受侵,可考虑预防性照射腹股沟淋巴引流区(2B级证据)。

点击查看表格
表3

根据T/N分期和位置的直肠癌术前放疗CTV勾画

表3

根据T/N分期和位置的直肠癌术前放疗CTV勾画

项目 PS M LLN P LLN A EI SC IRF IN
cT3N0,高位          
cT3N0,中低位a     +(肛管受侵) c d
任何T,直肠系膜/骶前淋巴结转移   +(肛管受侵) c d
任何T,髂内淋巴结转移   +(肛管受侵) c d
任何T,闭孔淋巴结转移 +(肛管受侵) c d
cT4,前盆腔器官受侵b +(肛管受侵) c d

注:PS:盆腔骶前区;M:直肠系膜区;LLN P:髂内淋巴引流区;LLN A:闭孔淋巴引流区;EI:髂外淋巴引流区;SC:肛门括约肌复合体;IRF:坐骨直肠窝;IN:腹股沟淋巴引流区。a:保证影像诊断准确的前提下,MRF(-)并且N0,CTV上界为直肠上动脉分叉为更细血管处或S1-S2间隙水平(3级证据);b:直肠前位器官明确受侵T4b者需预防照射髂外淋巴引流区,仅肛提肌受侵或T4a者不包括(3级证据);c:肿瘤明确侵犯坐骨直肠窝/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者需要照射坐骨直肠窝(1级证据);CTV包括受侵部分坐骨直肠窝(GTV外扩1 cm)、未受累对侧坐骨直肠窝可不包括(2B级证据);d:肿瘤侵犯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精囊腺/前列腺/膀胱/子宫,不常规预防照射腹股沟淋巴引流区(2A级证据)

(3)高危淋巴结引流区及高危复发区边界(CT层厚0.5 cm,俯卧位)见表4表5,图谱见图1

点击查看表格
表4

CTV亚分区-骶前区(腹部-PS S:青色;盆腔-PS:淡蓝色)

表4

CTV亚分区-骶前区(腹部-PS S:青色;盆腔-PS:淡蓝色)

项目 上界 下界 前界 后界 内界 外界
腹部 腹主动脉分叉为左、右髂总动脉处或该区域内转移淋巴结上方至少0.5 cm 骶岬 腰椎前方1.0 cm,髂总血管前1.0 cm 腰椎前缘 髂总血管外侧外0.7~1.0 cm
盆腔 髂总动脉分叉为髂内、外动脉处/骶岬 肛提肌插入外括约肌处/直肠周围系膜脂肪组织消失处,相当于尾骨尖水平 腰椎前方1.0 cm/骶骨尾骨前方1.0 cm/直肠系膜筋膜后缘 腰椎前缘/骶骨尾骨前缘 骶髂关节/髂肌内缘
点击查看表格
表5

不同CTV亚分区色画边界

表5

不同CTV亚分区色画边界

上界 下界 前界 后界 内界 外界
CTV亚分区-直肠系膜区-M(深绿)
肠系膜下动脉分叉为乙状结肠动脉与直肠上动脉处/直乙交界 肛提肌插入外括约肌处/直肠周围系膜脂肪组织消失处 上:直肠上动脉前缘扩0.7 cm;中/下:直肠系膜筋膜,前方盆腔器官的后界 盆腔骶前区的前界 上:侧方、髂外淋巴结区的内侧;中:直肠系膜筋膜,侧方淋巴结区的内侧;下:肛提肌内侧缘
CTV亚分区-髂内淋巴引流区-LLNP(黄色)
髂总动脉分叉为髂内、外动脉处 肛提肌插入外括约肌处/骨盆底 上:血管外0.7 cm;中: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虚拟冠状平面,髂外血管上段的后方;下:闭孔內肌后缘 骶髂关节外侧缘 上:血管周围0.7 cm(直肠系膜以上),不必避开正常解剖结构;中/下:直肠系膜筋膜,盆腔器官 上:髂腰肌,骨盆;中/下:盆壁肌肉(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内侧缘
CTV亚分区-闭孔淋巴引流区-LLN A(紫色)
股骨头顶 闭孔动脉离开骨盆层面 中:髂外血管后壁;下:当髂外血管离开骨盆或闭孔动脉前缘 闭孔內肌后缘或髂内淋巴结区前缘 直肠系膜筋膜,盆腔器官 闭孔内肌的内侧缘
CTV亚分区-髂外淋巴引流区-EI(灰白色)
髂总动脉分叉为髂内、外动脉处 旋髂深动脉与髂外动脉交叉处或者髋臼顶部与耻骨上支连接之处 血管前方0.7 cm,髂腰肌前外侧1.5 cm 髂外静脉后缘 血管内侧0.7 cm,避开盆腔器官 髂腰肌
CTV亚分区-腹股沟淋巴引流区-IN(黄褐色)
旋髂深动脉与髂外动脉交叉处或者髋臼顶部与耻骨上支连接之处 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坐骨结节下缘 腹股沟血管周围向前至少2 cm,包括所有可见的淋巴结 由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围成的股三角 腹股沟血管周围至少1~2 cm,包括所有可见的淋巴结 缝匠肌或髂腰肌内侧缘
CTV亚分区-坐骨直肠窝-IRF(天蓝色)
下阴部动脉离开盆腔处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下缘和坐骨结节的虚拟斜面 闭孔內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围成 中/上:臀中肌;下:臀大肌内缘的虚拟连线 肛门外括约肌 上/中:闭孔內肌;下:坐骨结节、臀大肌
CTV亚分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SC(桔色)
肛提肌插入肛门外括约肌处/直肠肛管交界处 放松位的肛门缘 肛门外括约肌围成 肛门外括约肌围成 肛门外括约肌围成 肛门外括约肌围成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直肠癌高危淋巴结引流区及高危复发区图谱
图1
直肠癌高危淋巴结引流区及高危复发区图谱
4.直肠癌R0根治术后放疗

(1)靶区定义

①CTV:包括瘤床、吻合口(DIXON术)、会阴瘢痕(Mile′s术)、术后高危淋巴结引流区及高危复发区(1级证据)。

②术后高危淋巴结引流区及高危复发区:参照术前放疗该区域的定义,a.骶前区:骶骨前方区域-PS;b.直肠系膜区:由全部直肠系膜区以及直肠系膜筋膜组成-M;c.髂内淋巴引流区-LLN P;d.闭孔淋巴引流区-LLN A;e.髂外淋巴引流区-EI;f.腹股沟淋巴引流区-IN;g.坐骨直肠窝-IRF;h.肛门括约肌复合体-SC。③PTV:CTV左右、腹背方向外扩0.7~1.0 cm,头脚方向外扩1 cm,建议三维外扩(1级证据)。

(2)直肠癌R0根治术后CTV勾画建议,详见表6(3级证据)。

点击查看表格
表6

根据手术方式的直肠癌术后放疗CTV勾画

表6

根据手术方式的直肠癌术后放疗CTV勾画

项目 DIXON术后 Mile′s术后
吻合口/会阴瘢痕 +(吻合口) +(会阴瘢痕)
瘤床
骶前区+直肠系膜区+髂内淋巴引流区a
闭孔淋巴引流区
髂外淋巴引流区 - -
腹股沟淋巴引流区 - -
坐骨直肠窝 +(肿瘤中心距肛门缘6 cm以内)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同上 已切除

注:a直肠癌术后病理诊断为中低位pT3N0者,CTV上界可下降至S1-S2间隙水平

5.危及器官定义及勾画推荐:

详见表7(1级证据)。

点击查看表格
表7

危及器官定义及勾画推荐

表7

危及器官定义及勾画推荐

项目 勾画推荐
小肠 小肠:为与结肠区别,可口服对比剂进行区分(推荐扫描前60 min喝含口服造影剂饮用水1 000 ml)。勾画对比剂显示环形的小肠部分,至PTV上1 cm,在CTV里面的小肠也应该勾画
结肠 勾画乙状结肠以上的结肠,至PTV上1 cm,通常直肠/直乙交界的CT轴位为圆形或椭圆形,乙状结肠/结肠为非圆形或非椭圆形,并且肠管内含气。在CTV里面的结肠也应该勾画,但直肠和大部分直乙交界肠道不应视为危及器官
膀胱 需要勾画从底部至顶部的全部膀胱
股骨头 需要勾画双侧股骨头和近端股骨,在骨窗条件下勾画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最低至坐骨结节下缘
会阴 从耻骨联合上缘往下勾画。男性:阴茎、阴囊、耻骨联合前的皮肤和脂肪;女性:阴蒂、大小阴唇、耻骨联合前皮肤和脂肪
6.直肠癌放疗的剂量和分割
(1)术前/术后放疗

①处方剂量:95%PTV接受最低剂量为DT45~50 Gy分25次5周完成,或DT50.4 Gy分28次5.5周完成。或全盆腔照射DT45 Gy后缩野至直肠系膜区(或瘤床或将上界缩到骶3水平)补量至DT50.0~50.4 Gy (1级证据)。

②PTV剂量限制:≤5%的PTV体积接受≥110%处方剂量;≤10%的PTV体积接受≥107%处方剂量;PTV内最高剂量<115%处方剂量;高剂量不能分布在小肠/肛管/吻合口上;PTV内最低剂量≥93%处方剂量(1级证据)。

③推荐同步化疗:方案一: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225 mg/m2/24 h,5、7 d/周,放疗日或放疗第1天至最后1天;方案二:卡培他滨825 mg/m2,2次/d,5 d/周,放疗日;方案三: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四氢叶酸钙20 mg/m2,静脉推注,放疗第1和第5周的1~4 d (1级证据)。

(2)危及器官剂量限制:

详见表8(1级证据)。

点击查看表格
表8

危及器官剂量限制

表8

危及器官剂量限制

项目 内容
小肠 >35 Gy的小肠体积≤180cc,>40 Gy的小肠体积≤100cc,>45 Gy的小肠体积≤65cc,Dmax<50 Gy
结肠 >35 Gy的结肠体积≤180cc,>40 Gy的结肠体积≤100cc,>45 Gy的结肠体积≤65cc,Dmax<50 Gy
膀胱 50%膀胱体积的照射剂量<50 Gy
股骨头 照射>50 Gy的股骨头体积<5%
会阴 照射>40 Gy的外阴体积<5%,照射>30 Gy的外阴体积<35%,照射>20 Gy的外阴体积<50%
讨论

借鉴国际经验,提供共识或指南、特别是展示图例,可规范直肠癌放疗的执行,减少CTV勾画的差异[3]。"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放疗专委会"本着规范直肠癌放疗的初衷,同时考虑直肠癌需要多学科治疗特点,邀请结直肠癌外科、影像诊断科和肿瘤内科专家参与,共同制定"勾画共识与图谱"。

直肠癌放疗的定位步骤简单,但非常重要,本文强调了俯卧位、排空直肠以及充盈膀胱的重要性,保证放疗的准确和对小肠的保护。术前放化疗已经是Ⅱ/Ⅲ期直肠癌的首选,因此术前放疗靶区(特别是CTV)的定义非常关键,本文主要参考2006年Roles教授等发表的"欧洲指南"[4]、2009年RTOG提出的针对直肠肛管肿瘤勾画的"美国指南"[5]、2012年澳大利亚胃肠研究组(AGITG)针对肛管癌的勾画指南和图谱[6]、以及2016年Valentini教授等发布的"国际专家共识指南"[7],结合国内专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实践,提出CTV亚分区的定义和勾画推荐。"勾画共识与图谱"首次根据"原发灶"和"高危淋巴结引流区及高危复发区"将临床靶区区分为CTVp和CTV;根据原发灶侵犯的不同,主要是T4b的不同侵犯情况,列举CTVp涵盖的不同范围;将CTV进一步细分为8个亚区域,并详细描述每个亚分区的三维边界,辅以高清的图谱形象展示,推荐在临床上根据T/N分期、肿瘤位置的不同选择性包括CTV亚分区。

对于未行术前放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同步放化疗也是强烈的推荐。本"勾画共识与图谱"定义了术后放疗靶区,以及根据手术方式的直肠癌术后放疗CTV勾画。本文对直肠癌放疗的剂量和分割进行了详细的推荐,主要参考2009年RTOG提出的"美国指南"[5]和RTOG 0822研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剂量不能分布在小肠/肛管/吻合口上;本文同样定义了5个重要的危及器官:小肠、结肠、膀胱、股骨头以及会阴,并给予了剂量限制的推荐。

考虑到临床情况的复杂性,本"勾画共识与图谱"对所有的推荐标注了证据分级,对应着相应的推荐强度,给予临床医生足够的参考。在一些细节方面,如定位CT与定位MRI融合、不同侵犯情况的T4b其CTVp如何定义、肛周皮肤受侵需要预防照射腹股沟淋巴引流区等,虽然循证医学证据相对匮乏,然而专家的共识度比较高或者无重大分歧,因此会标注2A或2B级证据。另外如CTV上界下移、髂外淋巴引流区是否照射等问题,是专家讨论中存在争议最多的方面,因此被标注为3级证据,需要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参考执行。总之,本"勾画共识与图谱"是基于"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放疗专委会"的中国专家推荐,随着直肠癌TME手术时代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新证据的不断涌现,许多观点也在不断更新。

综上所述,直肠癌的适形/调强放疗是潜在有益于患者的,该"勾画共识与图谱"提出了放疗实施的原则,并有高清的图谱展示如何勾画,目的是促进直肠癌放疗规范化,使放疗医师合理运用适形/调强技术服务直肠癌患者。

致      谢

志谢 (按姓氏笔画数升序排名)万香波、马学真、马常英、王军、王健、王捷、王辉、王俊杰、王铁君、王淑莲、亓姝楠、邓晓琴、卢宁宁、付振明、朱骥、朱苏雨、乔文波、任骅、刘文扬、刘跃平、刘雅洁、刘鲁迎、孙新臣、李宁、李光、李永恒、李庆霞、李高峰、杨杰、吴洪芬、宋永文、张涛、张宽、张火俊、张建东、张秋宁、陈波、周福祥、房辉、胡克、秦颂兵、袁智勇、贾鑑慧、钱立庭、徐本华、唐玉、曹建忠、斯琴高娃、程光惠、曾继泽、谢丛华、魏丽春给予了帮助

参考文献
[1]
SamuelianJM, CallisterMD, AshmanJBet al. Reduced acute bowel toxicity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2( 5): 1981- 1987. DOI:10.1016/j.ijrobp.2011.01.051.
[2]
任骅金晶肖琴. 直肠癌术前IMRT同期化疗与VMAT同期化疗的急性不良反应比较[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423( 3): 205- 209. DOI: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4.03.007.
RenH, JinJ, XiaoQet al.Comparison of acute toxicities between IMRT and VMAT in preoperative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J].Chin J Radiat Oncol201423(3):205-209.DOI: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4.03.007.
[3]
NijkampJ, de Haas-KockDF, BeukemaJCet al. Target volume delineation variation in radiotherapy for early stage rectal cancer in the Netherlands[J]. Radiother Oncol2012102( 1): 14- 21. DOI:10.1016/j.radonc.2011.08.011.
[4]
RoelsS, DuthoyW, HaustermansKet al. Definition and delineation of the clinical target volume for rectal cancer[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665( 4): 1129- 1142.
[5]
MyersonRJ, GarofaloMC, ElnIet al. Elective clinical target volumes for conformal therapy in anorectal cancer:a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consensus panel contouring atlas[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974( 3): 824- 830. DOI:10.1016/j.ijrobp.2008.08.070.
[6]
NgM, LeongT, ChanderSet al. Australasian Gastrointestinal Trials Group (AGITG) contouring atlas and planning guidelines fo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n anal cancer[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3( 5): 1455- 1462. DOI:10.1016/j.ijrobp.2011.12.058.
[7]
ValentiniV, GambacortaMA, BarbaroB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clinical target volume delineation in rectal cancer[J]. Radiother Oncol2016120( 2): 195- 201. DOI:10.1016/j.radonc.2016.07.017.

Original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