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是一篇莎士比亚作品中疾苦、死亡认知与表达的研究报告,对于劳碌的临床医生来说,读起来可能觉得有些隔膜,因为莎士比亚是西方文学的巅峰,也是英伦百姓的文学偶像、精神桅杆、公众理解生死与苦难的世俗读本,而在中国却只是书斋里的学术命题。但是,莎士比亚作品提示了一条路径,那就是文学叙事与临床叙事之间存在着交互映衬,患者在遭遇疾病苦难和生死威胁之前,也就是在送往医院的病房、急救室、ICU之前,他们的苦难体验与生死窘迫大多来自于文学、影视、戏剧;在疾苦、死亡进程阻断的技术攻坚战没有打响之前,他们的文学经验造就了对苦难、生死的认知与理解。如果医生能够潜入他们的文学世界、精神世界,去探知他们的疾苦观、生死观、救治观的塑造,如何接纳厄运的降临,如何渡过疾苦的折磨与煎熬,如何应对生死的无常?对于生死关头的救治决策与心灵抚慰至关重要。同样是病魔困扰中的那颗受伤的、颤抖灵魂,他们的心理、行为表达千姿百态,唯有回溯到他们的前意识阶段,才能找到身心灵创伤的源头,建构出"身-心-社-灵"多元、立体的疾苦、生死镜像。而不是在医患冲突爆发之后再来检讨社会-文化-心理的断裂与缺损。
作者:王一方
时间:2014
简介:天下奇闻,世界上第一个向全民提供"所有人都能享受、免费,以需要而不是支付能力为基础的全面服务",被世界上不少国家艳羡和仿效的英国,曝出了梅德斯塔福德医院等公立医院疏忽照顾病人,大量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临终病人受到可怕的虐待,沦为"医疗难民"的丑闻,实在令人震惊,为此,英国首相卡梅伦亲自出面向公众致歉。
作者:王一方
时间:2013
简介:这是一次道德上的"日全食"景象,只有当医生成为病人,医患两个角色此刻便重合了,医生既是痛苦的体验者,又是疾病的观察者,既是蒙难者,又是拯救者。"一体"同情取代了"异体"同情(共情,移情)。此时,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利他就是利己,敬悉病人就是敬悉自己,伤害病人就是伤害自己。无疑,医患共感体验的道德意义在于唤起医生内心深处的道德崇高与利他意识,对他者-自我一体痛苦的领悟、理解、实践,完成利他主义的道德内化。
作者:王一方
时间:2012
简介:虽说恋生、惜生是人之常情,但死亡却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生命归宿。何为善终?何以善终?关涉生之欲望与死之恐惧,坦然顺从死亡是一种生命的大彻大悟。如同蒙田所言,与其说被死神追逐,不如停下脚步,邀死神共酌。不过,此话说起来轻巧,实行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死亡究竟是苦海深渊,还是天堂入口?是万劫不复,还是解脱苦难?是肉身消亡,还是化蝶遇仙?是医学无能,还是圆寂涅磐?面对死之将至,是无限惆怅,还是悲欣交集?是无限眷恋,还是决绝尘世?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一个谜团,一次生命意志的提撕。
作者:王一方
时间:2011